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若饲养密度过小,会直接影响其活动和取食;密度过大,互相拥挤摩擦生热,使局部温度升高,又会自相残伤,增加死亡率。所以幼虫的饲养密度一般应保持在每平方米面积3.5-6千克的黄粉虫虫子重量。黄粉虫幼虫个体愈大,相对密度应小一些。室温高、湿度大时,密度也应小一些。繁殖用成虫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面积保持在5000-10000只之间。
黄粉虫幼虫孵化后很快就开始取食,待集卵箱的饲料基本食完时(约7-15天)应尽快将虫粪筛除。1-3龄幼虫用100目筛网除粪。筛除虫粪后应即投放新的饲料。每次投放的饲料量约为虫总重量的10%-20%,也可在饲喂过程中视黄粉虫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投放量,饲料投放量以3-5天食完为度。一般黄粉虫幼虫为3-5天筛1次虫粪,投放1 次饲料。
卵:卵为乳白色、椭圆形,长径约1毫米,短径约0.7毫米。卵壳薄而软极易受损伤。初产卵表面带有黏液,常数粒黏成团,其表面粘有饲料形成饲料鞘,不易发现。卵产出1周后即可孵化为幼虫。
幼虫:幼虫刚孵出时长约0.5毫米,乳白色,难辨认,幼虫体长2.8-3.2毫米,圆筒形,光滑,4毫米后渐变为黄褐色。幼虫呈圆筒形,有13个节,各节连接处有黄褐色斑纹,在生长过程中要经过若干次休眠和蜕皮(约3个月),刚蜕皮的幼虫呈白色透明,蜕皮8次后变成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