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发光生物是指自身具有发光器官、细胞,或具有能分泌发光物体腺体的海洋生物的统称。鱼类发光是由一种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应。发光的萤光素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萤光素吸收能量,变成氧化萤光素,释放出光子而发出光来。这是化学发光的特殊例子,即只发光不发热。
海洋中能发光的生物种类繁多,有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海洋中会发光的生物有光睑鲷、龙头鱼、灯眼鱼、光头鱼、甲藻、警报水母、僧帽水母、幽灵蛸、猫鲨鱼、比目鱼、鳗鱼、海马、斧头鱼、灯笼鱼、小飞象章鱼等等。
1、光睑鲷:是温带、热带的小型发光鱼类,其发光器生在眼下,能永远发光。
2、龙头鱼:是龙头鱼科、龙头鱼属的一种鱼类,栖息于长汇口佘山及杭州湾近海一带,水深一般50米以内,泥沙底海域常年可见。
3、灯眼鱼:又称闪光鱼,夜行性之鱼种,白天躲藏于洞穴或阴暗处,晚上则栖息于陡坡的暗处或利用无月光的晚上出来觅食,以浮游动物为食。
4、光头鱼: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全身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盖,好似“探照灯”。光头鱼没有眼睛,发光器就能起视觉的作用。
5、甲藻:是指具有双鞭毛的单细胞集合群植物,形状不定。有的则可以形成“红潮”和“藻花”,使局部海水呈现红色、黄色或棕色。
6、警报水母:警报水母是一种腔肠动物,身体可呈现令人惊异的光线。该动物浮囊体由几十个细的同心环和几十条放射肋组成,其内部有辐射隔片,充满气体。警报水母能够使用生物发光性进行“尖叫”寻求帮助,一旦它们被掠食者捕获,就会通过身体释放显眼的光线,希望能够引起更大的掠食者的注意,从而使当前的掠食者放弃猎物。
7、僧帽水母:僧帽水母会发光,僧帽水母的“僧帽”部分浮在水面上,其余部分则在水底下。它们不会游泳,只能借助风、水流及潮汐来移动。僧帽水母的浮囊上有发光的膜冠,能自行调整移动方向。共生僧帽水母与多种海鱼一同生活,包括小丑鱼。小丑鱼可以藏到僧帽水母的触须之间,逃避捕食者,也会吸引其他小鱼来作为僧帽水母的食物。
8、幽灵蛸:幽灵蛸是一种发光的生物,身体上覆盖着发光器官,这使得它们能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点亮和熄灭,当它熄灭发光器时,它在自己所生存的黑暗环境中就完全不可见。幽灵蛸生活在深海中,保命手段之一就是这种生物光,当感觉到有危险存在的时候,它们会突然发光迷惑猎食者然后逃跑。
9、猫鲨鱼:猫鲨鱼本身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猫鲨鱼的名字源于它们生着一对猫科动物般细长的眼睛,而且它们的眼睛在光线的照射下会闪闪发光,猫鲨鱼的眼睛对光线极其敏感,因此它们成了在光线昏暗的中层带中最致命的捕食者之一。
10、比目鱼:比目鱼也会在海中发光。比目鱼是鲽形目鱼类的统称。无鳔,以蠕虫、甲壳类等动物为食。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辐鳍鱼纲,鲽形目。比目鱼具有扁平的身体,眼睛只生长在身体的一侧,具有鱼类中独一无二的不对称结构。
11、鳗鱼:鳗鱼是一种会发光的鱼类,电鳗发光靠放电,电鳗的发电器的基本构造与电鳐相类似,也是由许多电板组成的。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当电鳗的头和尾触及敌体,或受到刺激影响时即可发生强大的电流。
12、海马:海马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海马会发光,变化出不同颜色,这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搭讪语。如果起作用,雄性海马会让雌性海马知道它已经准备好了,两只海马将会起舞,尾巴连在一起,相互绕圈游泳。
13、斧头鱼: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海中,微弱的光芒也能够让斧头鱼的身影出现在捕食者的眼中。同时,斧头鱼可以调整自己的发光亮度以适应周围的光线,这样就可以隐去自己的身影以躲避捕食者的攻击。
14、灯笼鱼:灯笼鱼又叫深海鮟鱇,是鮟鱇目下的一种生物。鮟鱇鱼有一个特点,就是头上会伸出一根像钓竿一样的部位。这个是它们的第一根背鳍,末端有一处皮肤褶皱,形成钓饵的样子。在这个部位,由于特殊的腺细胞存在,可以产生出特殊的激素——光素。在光素酶的作用下,这个部位就会发出光来,故而人们称之为灯笼鱼。
15、小飞象章鱼:小飞象章鱼具有能发光的器官,深海中发光的小飞象章鱼显得特别可爱。不过它们发光可不是为了卖萌,而是用以生存。发光一般有两个作用,第一个就是捕食,小飞象章鱼的食物为某些小型甲壳类动物,它利用光线吸引猎物然后将其抓获;第二个作用就是用来自保,用光线来吓走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