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炮台遗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原置于海河南北两岸,俗称津门之屏。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以海门古塞之誉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并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沽口炮台北岸石壁之上的炮台,称石头缝炮台。每座炮台设大炮3门,另有小炮台25座。炮台用木材和青砖砌成后,外用二尺多厚的三合土砸实,炮弹打在炮台上只能打一个浅洞,避免了砖石飞溅而带来的危险。炮台高度达到了三至五丈,宽度和厚度也有所增加,在外形上出现了方、圆两大类型。
大沽口炮台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不畏强暴的历史见证。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整整六十年间,外国列强为夺取在华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咸丰九年(1859年)、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四次对大沽口发动入侵他们依仗船坚炮利把大沽地区置于其铁蹄蹂躏之下,乃至进逼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誉为东方艺术宫殿的圆明园焚之一炬,迫使清统治者两次离京出逃。
在侵略者枪炮逼下,清政府签定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面对强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区军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入侵之敌进行殊死搏斗,向世界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民族气概。
大沽口炮台地处天津市区东部约45公里处(天津市塘沽区东炮台路1号),紧邻天津市塘沽区开发区,距天津市塘沽区中心约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