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售的CR-V虽然年事已高,但丝毫不显疲态,在全球市场都是本田品牌旗下的销量担当,占据SUV月销量榜单前几名是常有的事。当然,正是因为CR-V对于本田来讲如此重要,出于保持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新鲜感的需求,东风本田已把第六代CR-V引进国产。
与早年间本田的前卫作风不同,换代CR-V在风格上变得温顺不少,保证大多数人看得顺眼就足矣,而内饰更是和最近换代不久的思域高度相似,更重要的是,车身尺寸还更大了。这一切看来,本田满满的求生欲都是为了让新一代CR-V更讨消费者的欢心。
全新造型居家味浓郁
对于新一代CR-V的造型,有留意该车资讯的车迷朋友肯定不会陌生,毕竟新车的照片在今年上旬已经毫无预警地率先出现在工信部网站中。设计上,本代CR-V较以往完全大变样,简洁和干脆利落的线条替代了以往上扬而又犀利的轮廓,从凶悍到居家,这种变化如同第11代思域之于第10代一样。
倒梯形前格栅与两侧的灯组连接在一起,内部则辅以黑色网状式元素进行妆点,加上亮眼的镀铬装饰,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整体布局和在售的雅阁、型格颇为相似。
换代CR-V前脸的横贯镀铬条并非置于头灯顶部,而是"入侵"到中上部位置,其形状和处理手法都令小编想起没有在国内市场发售的第三代Insight。无论如何,新的前脸贴合了现今SUV流行的硬朗锋利线条走向,以小编个人口味来讲,这套设计比起上两代更符合审美口味。
前大灯组与中网融为一体,中网的上边缘直接穿插至前灯组内,将前灯组一分为二,让LED日间行车灯和远近光灯彻底被分开。
本田现在也有点会玩了,热销车型都有熏黑版本,东风本田的车型叫黑爵士版,保险杠两则拥有金属质感的进气口装饰,而轮毂、外后视镜等处也采用熏黑样式,显得更富有运动感。
这一代的本田设计语言都不同程度受到新一代思域的影响,新CR-V的第三块侧窗的下沿并没有在售车型那么上扬,变得稍微平缓一些。总的来说,可以看到本田并没有打算在新一代CR-V身上玩太多花样,毕竟是主打家庭使用的车型,设计不出错、符合大多数人审美即可。
尺寸方面,新车长宽高分别为4703/1866/1680mm,轴距为2700mm,相比现款车型,各方面的维度都有一定的涨幅。值得留意的是,此前有消息指国产版新CR-V会提供七座版,不过这次发布的北美版仍只有五座版车型。
新车的尾灯虽然继续沿用经典式竖置与横置相结合的布局,但倒钩式的形状显得更为亮眼,仔细看,点亮的时候还能看到三个L字形灯条,相当精致。而尾门和保险杠的线条在更为简洁之余,也通过多重折线和凹凸有致的钣金来打造立体感,并有双边共两出的镀铬排气,总的来说,观感比往代CR-V高级不少。
有趣的是,当初新CR-V在网上曝光的时候,这个尾灯设计可以说是它在社交网络上的话题所在——因为它实在太像沃尔沃XC60了!"L"型的大致轮廓和锋利、倒钩式的线条走向,还有简洁不花哨的尾门凹凸面,遮住本田logo,不熟悉的朋友很容易会错认成是XC60。就拿白色的国产版申报图来对比,如果遮住双方的logo,远看的第一眼真的很容易被错认。
轮胎采用的是235/65R17尺寸的邓禄普SP SPORT MAXX 050轮胎,市场价700-800元一条。本田ZR-V用的也是这款轮胎,看来这会是新一代本田SUV车型主力轮胎配备。邓禄普SP SPORT MAXX 050轮胎主打的是运动操控,各方面综合实力比较平均,在同价位的轮胎中表现挺不错。
内饰设计向新世代思域靠拢
新一代CR-V的内饰同样深受全新思域的影响,中控至最右侧的贯穿式蜂窝网格空调出风口、悬浮式中控屏、空调旋钮等元素使得座舱比现款更年轻、更令人有驾驶欲望。
习惯了思域/型格的内饰,换代CR-V这套设计语言相信也无须赘言,物理按键和旋钮当然也不会缺席,毕竟实用和易上手是CR-V这种family car一贯的宗旨。
全新的7英寸液晶仪可能只出现在中配以上的车型上,左侧为转速表,而混动版则是油电运作能量表,右侧全系统一为时速表,整体的界面面与现行款思域等本田车型并未有太大的不同。
HONDA CONNECT应该是全系标配了,不同的是低配车型采用7英寸触摸屏,高配则是9英寸。除了可以实现语音控制车辆部分功能之外,拥有支付功能、App远程控制、数字钥匙、OTA升级等时下流行的功能,语音功能上还能实现语义识别、方言识别、甚至可以通过AI语音功能实现兴趣点搜索、智能推荐以及信息查询等服务。
挡把前面的储物区域足够宽,可以并排容纳两部智能手机,入门版也一样配有两个带照明的USB 端口,分别为2.5A USB-A和3.0A USB-C。高配车型中控兼容标配Qi 15W 无线手机充电板。
后排空间更大了!
新车的座椅也比以往更舒适、更宽敞,皆因前后前后座椅距离明显更大,后座腿部空间更大(+0.6 英寸),此外,后排座椅靠背还可以实现8个档位的倾斜角度调节,以适应不同身材的乘客,细节方面值得一赞。
体验着身高1.78米,前排座椅调到最低的情况下,头部还有一拳空间。
后排空间非常夸张,头部一拳四指,腿部空间两拳有余,这个后排空间几乎能追上大众探岳了。
后备厢空间方正,实用性一如既往的优秀。
提供燃油/混动可选 越野能力有提升
动力方面,新车将有燃油版和混动版,燃油版依旧搭载现款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90马力、最大扭矩243牛·米。混动版车型搭载全新的第4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配备全新改进的2.0L阿特金森循环四缸发动机,与两个电机一同带来综合功率204马力、335牛·米的表现,新车还首次提供高达1000磅的牵引能力。
新一代CR-V加强了越野性能,带有智能控制系统的AWD四驱改进了在雪地和泥地等湿滑条件下的牵引力管理,还可以将高达50%的发动机扭矩输送到后轮。此外,CR-V首次搭载坡道缓降控制功能。
驾驶模式方面,除了正常和经济模式外,新的雪地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可用牵引力,并且在光滑的雪地条件下表现出色,混动车型还增加了运动模式。
底盘架构上,新车依旧维持前麦弗逊与后多连杆的设定,不过弹簧刚性提升15%、车体抗扭刚性也提升15%,因此新一代CR-V的操控表现理论上会更为出色。此外,前座安全气囊经过重新设计(采用三腔设计用于支撑头部,使车辆发生碰撞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头部旋转),同时还有膝部气囊与车侧气帘。
高配的Honda Sensing则集成了新的广角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新摄像头具有90°的视野,而雷达具有120°的视野。通过提高识别物体属性(例如车辆或行人)以及白线、道路边界(例如路缘石)、其他车辆、行人、自行车、摩托车和路标的能力来提高碰撞预防性能,广角还可以扩大车辆途径交叉路口时的检测范围。
另外,新功能还包括交通拥堵辅助 (TJA)、低速制动控制和交通标志识别 (TSR),以及对现有功能的更自然响应,例如带低速跟随的自适应巡航控制 (ACC) 和车道保持协助(LKAS)。
除此之外,新车还装备了驾驶员注意力监视器,当它感觉到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时,它会在仪表板上发出警告。标准后座安全带提醒器和后座提醒器也是CR-V的新配置,后者可以通知司机在离开车辆时,检查后座区域是否有儿童、宠物或其他贵重物品。
CR-V市场表现
即使目前第五代CR-V已经进入产品生命周期末期,仍无挡它在销量上的强劲表现。根据乘联会公布的6月SUV销量数据,CR-V凭借24326辆的成绩来到SUV榜单的季军位置,同比增幅达62.9%,明显抛开奇骏、RAV4、威兰达这些日系对手。
如今对手们尚未进入换代周期,丰田内饰质感备受诟病、奇骏因为三缸发动机销量表现疲弱,新一代CR-V拥有更大尺寸和空间,若能拥有新款本田车一贯的驾控水准和新增七座版可选,未来的市场表现估计颇为乐观。当然,除了传统的合资对手之外,比亚迪宋PLUS DM-i、哈弗H6、长安CS75这些自主品牌劲旅也是无法忽略的存在。
本田CR-V发展史
回顾本田CR-V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在90年代初,丰田RAV4掀起了城市SUV的潮流,当时SUV车型普遍硬核,要么过于昂贵,要么过于原始,而基于轿车底盘开发而来的城市紧凑型SUV既拥有粗矿的外表,也拥有轿车般的轻巧,刚好也契合了九零年代RV休旅风的热潮。
在初代RAV4火红了两年之后,本田基于六代EK思域的底盘开发出初代CR-V。到了1998年,CR-V更成为美国同级车的销冠,每年销量达10万辆左右。当时初代CR-V也有进口国内,但数量较同期RAV4少。
来到2001年,初代的热销使本田更有信心在新世纪推出第二代CR-V,这代车型依然是基于同期思域而来,并且在2004年由东本引进国产。2007年4月18日,国产第三代全新CR-V上市,整体更加时髦,但在动力方面没有太多改动,仍旧采用2.4及2.0升i-VTEC发动机。
2012年2月,第四代CR-V车型上市,该车依然进行了一系列大调整,车辆售价为19.38万元—26.28万元。除了在日本本土、中国内地生产之外,本田还在美加、英国、墨西哥、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生产。
2017年7月推出第五代CR-V至今,该车在动力上基于本田旗下的FUNTEC动力技术,推出了涡轮增压和混合动力两种动力系统。
作为东风本田旗下最畅销车型之一,CR-V也是合资品牌紧凑型SUV销量的标杆级车型。此前对标汉兰达的本田Pilot传言了多年,但仍未见踪影,随着最新第六代CR-V的推出,预计能更好的填补本田在7座SUV市场空白,或能进一步推高东风本田的整体销量表现。
编辑点评
新一代CR-V虽然在设计上变得略微平庸,但依然保留了日系SUV惯有的实用性和贴心细节,诸多配置也看到本田在研发时的用心。
凭借CR-V多年来累积的热度和口碑,新车要想在海外和中国市场再次获得优异成绩,估计并不是大问题。至于国产化进程方面,新车有望在今年9月正式亮相。
以上是本田crv新款图片及报价(本田全新一代CR-V七座将上市)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汽车相关知识 ,请持续关注第一百科。